藤县民间舞狮技艺
简 介
一、藤县禤洲舞狮技艺简介
藤县禤洲狮队成立于1997年,短短几年时间,狮队整体技艺提高较快,并赶上全国高水平。他们不仅继承传统舞狮技艺,还独创了不少高桩舞狮的高难度动作,开创了国内和国际舞的先河。
2004年7月,藤县禤洲狮队夺得马来西亚第六届“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冠军,获得“东方狮王”的美誉,名满国内和东南亚。这是中国舞狮界第一次获得世界舞狮比赛的冠军。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台湾中视电视台、广西日报社等媒体,纷纷采访报道藤县农民狮队为国争光的光辉事迹。
此后,藤县禤洲狮队陆续受邀到广东、广西、四川、河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以及代表中国到法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表演或比赛,每年演出达180多场次,观众达80多万人次。他们高桩舞狮的技艺惊险精奇,精彩绝伦,所到之处都受到观众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征服了无数的观众和舞狮同行。受中国龙狮协会的高度重视,中国龙狮协会前秘书长余汉桥亲自到藤县探望狮队的训练基地。
藤县禤洲狮队还参加2012年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的竞赛活动,进入总决赛。最后,在央视的《元宵节晚会》上亮相。
在表演中,只见藤县禤洲狮队舞动的狮子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在高桩上扑、跃、跳、滚、腾、跨、探、挟、转、飞桩,整个套路动作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时而灵狮探险,时而雄狮抖威,又见金狮倒挂、醉狮独峰赏月、瑞狮闯悬崖攀绝壁、绝壁采灵芝,真是惊险中充分体现了力量之美。
藤县禤洲狮队还独创了侧空翻下桩、钢线前滚翻、钢线上一字腿,上桩的猿猴攀树,探峰攀崖等高难度动作和飞距2.8米(狮尾起至落点),独桩挟腰转体450°等绝技,艺高胆大,技惊四座,堪称全国一绝,名扬东南亚,饮誉粤、港、澳、台。
藤县禤洲狮队还将武术、杂技、技巧、体操、舞蹈等技艺融于舞狮之中,把狮子的喜、怒、醉、乐、猛、惊、凝、动、静、醒等神态、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如此难度动作一个接一个,精彩惊险技艺一环扣一环,环环既精彩又有惊无险,往往使观众直看得眼花瞭乱、目瞪口呆,掌声、喝彩声一浪高于一浪,给观众留下回味无穷的美好艺术享受。
二、藤县民间舞狮技艺历史渊源
藤县民间舞狮技艺是藤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竞技艺术。这一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形成产生时期。这一时期为唐朝年间(约公元718
年)至清乾隆14年(公元1749年)。狮子原产于远离中国的非州、南欧、南美和印度的西北部。中国人最初认识到狮子及西方的狮文化,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各地的友好关系,之后便有专门运送狮子的车骑队东行。而在后汉代的宫苑内,帝王们偶尔也能目睹狮子的尊容,“殊方异物”的狮子和狮文化正式被中国人所认知。史籍如《汉书·西域传赞》、《后汉书》中,有“章和元年(公元87年)”、“章和二年(公元88年)月氏国(克什米尔、阿富汗)安息国(古波期)遣使献来狮子” 等的记载。唐建立后,狮子成为周边国家向唐朝进贡的珍贵礼物。如《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仅唐玄宗开元七年、十年、十五年、十七年,就有康居国、波斯国、米国等献送狮子。唐高宗显庆二年,吐火罗国送狮子。唐太宗贞观九年,康居国进贡狮子,唐太宗命虞世南作《狮子赋》:“治至道于区中,被仁风于海外,有绝域之神兽,因重驿而来朝……”。然而,这时的狮子虽然仅供王宫贵族们观赏,但狮子威武雄壮的形象却俏然地传入到了民间,并成了民间百姓神化的产物。于是,在民间,关于与狮子有关的传说故事如雨后春笋。藤县民间舞狮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传说在隋唐年间,藤县山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头岁末出现,到处糟蹋庄稼,残害人畜,先民苦不堪言。为了赶走怪兽,保护庄稼和人畜的安全,先民想出了一个以兽赶兽的办法——仿制兽中之王狮子以驱赶之,即用竹篾扎成狮子,用葛蔴编成狮毛,用果汁染成不同颜色,以二人合成一只狮子(一舞狮头,一摆狮尾),并组成一支庞大的狮队,当怪兽出现之时,锣鼓齐呜,爆竹四放,群狮奋舞。此举果然生效,怪兽见了惊恐万状,调头就跑,并永远地消失于藤县山区。从此,先民便把兽中之王——狮子,视为镇妖驱邪、吉祥吉利的信物。于是,每逢岁末年初,民俗节庆,喜事庆典,藤县先民都以舞狮来庆贺、祝愿,以祝吉祥如意、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舞狮活动也从此蔚然成风。久而久之,一年复一年。藤县民间舞狮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便从此一直延续到现在,并形成了历史以来藤县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这就是藤县民间舞狮的基本起因和雏形。此外,藤县民间百姓为了铭记狮子的恩德,还在不少地方修建祠堂庙宇以示纪念和崇拜,如修建于唐朝年间(约公元718)座落在藤县县城中的龙母庙(门前置放的两尊“蛇身狮头”)就是如此。这种民间传统与“蛇身狮头”的互相印证,佐证了藤县民间舞狮的形成年代,既形成于唐朝年代。藤县民间的这种以舞狮活动和仿制狮身来作纪念和崇拜的自觉行为,在唐、宋、元、明各朝代中,不但没有中断,而且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49年)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这种行为的慢长过程就是藤县民间舞狮技艺形成产生的基本过程。
2、成熟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为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公元1949年)。这一时期,藤县民间舞狮在继承了第一时期的基础上打开了新的一页。这一时期藤县民间舞狮成熟兴盛的代表是——采青狮。采青狮是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至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这一期间由现在的濛江子孙堂醒狮团(当时称富炉社和富炉社子孙堂)舞狮老前辈在第一时期舞狮的基础上和集当时各兄弟舞狮队的特点上,并根据狮子的十大神态(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当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舞狮内容。到民国初年(公元1920年)又由来自广东佛山的吴细牛、陈添二人当“富炉社子孙堂队”的打击乐师傅和舞狮技艺的师傅,并由“富炉社子孙堂队”原班底老前辈何北元、黄伟清、陈定昌、朱田、朱七、周继初、杨寿节、陈胜宝、杨享基、廖森松等负责传承光大,逐步形成完善了一整套采青狮的节目、表演技法(套路)及打击乐技法(套路)。如现在已传承下来的节目(《雄狮拆蟹》、《狮子吃柚》、《狮子拆蜈蚣》、《大头佛梳妆照镜》、《高台采青》、《狮子摘银元》、《狮子捞银元》)和表演套路(如参拜、起狮、三星、抛狮、洗脚、食青)以及打击乐表演套路(擂鼓、起狮鼓、行狮鼓、抛狮鼓、七星鼓)等,就是这一时期藤县民间舞狮——采青狮其节目的产生和技艺的规范的体现。这些节目和技艺就是这一时期成熟兴盛的象征,也是藤县民间舞狮日后发展的基础。另外,又由于舞狮文化在藤县民间的人文定位和乾隆年间的国泰民安,藤县民间舞狮活动也随之达到了顶峰,据当地舞狮老艺人介绍,此时的舞狮已成了当地民间妇孺皆知,竞相参与的文化活动,各种舞狮团队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除当时民间的濛江富炉社子孙堂狮队、塘步禤洲狮队和金鸡、新庆、和平、太平、古龙 、平福等这些有规模的舞狮团队外,同时,在各村屯和祠堂、武馆等都有自己的舞狮队伍,舞狮活动遍及城乡。据不完全统计,此时(乾隆年间)全县约有舞狮团队500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县城乡的每个角落,舞狮活动成了当地民众最为喜欢的精神食粮。由于这一时期舞狮活动的全面开展,使得藤县民间舞狮的名声大振,乃至影响并流传到藤县周边的广大地区,如平南、梧州、岑溪、苍梧等地区。以上就是这一时期藤县民间舞狮技艺其成熟兴盛的真实反映。
3、发展创新时期。这一时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公元1949年)至现在。这一时期,藤县民间舞狮在充分地肯定和总结了第二时期,即采青狮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技艺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舞狮内容——高桩狮。高桩狮是自1997年始,县里以塘步镇禤洲狮队人员作为班底,并挑选全县各乡村狮队优秀人才组成的藤县狮队,同时,又以该县舞狮老艺人邓明华、廖金胜、茹恩南等为该队领头人,经过多年的打拼和摸索,在采青狮的基础上,根据狮子的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寻、望、探、烦等十四大神态和借用武术、舞蹈、技巧、杂技的表现手法所设计完成的又一种竞技性很强的藤县民间舞狮内容。目前已问世的节目有:《高桩舞狮》、《金狮倒挂》、《灵猴攀树》、《金狮翻筋斗》、《醉狮独峰赏月》、《绝壁采灵芝》等,技艺(套路)有:“飞攀上桩”、“侧空翻下桩”、“桩上钢线前滚翻”、“钢线一字腿”、“飞桩3.5米”、“独桩挟腰转体450度”、“金狮倒挂”等。这些节目和套路(技法),造型美观、逼真、独特、雄健、惊险、生动,近几年来,通过藤县舞狮队多次在国内外进行展演、比赛,均获佳绩。如2000年11月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四届农运会舞狮赛”获第二名和套路编排优秀奖;2004年7月参加“马来西亚第六届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获第一名,并荣获“东方狮王”称号;2006年7月由北京东方明星数字影视中心拍摄制作的“东方狮王”获2007年第九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奖等,就是其体现。
三、藤县民间舞狮技艺基本内容
在我国乃至东南亚等国,舞狮分为北狮和南狮两种(亦称为北派舞狮和南派舞狮)。各派的特点是:北狮重写实,南狮重写意。北狮动作轻巧,形神粗犷幽默,表演时以上台、踩球技艺为主。流行于华北、中原、中南、华东等地区。南狮则以动作威猛,形神细腻逼真,表演时以上凳(桩)、采青技艺为主。流行于广西、广东及港、澳、台和南洋等地区。藤县民间舞狮为典形的南派舞狮,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藤县民间舞狮套路众多,技术精湛,是一种融武术、杂技、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舞狮技艺,在广西众多的民间舞狮技艺中堪称一绝。藤县民间舞狮的基本内容按照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采青狮和高桩狮两种:
1、采青狮(当地称为采青表演)。采青狮的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地面技艺表演。舞南派狮的主题是采青,而藤县舞狮最具特色的地方也表现在采青上,可以说,采青是藤县民间舞狮技艺的精髓,也是舞狮活动的核心。所谓“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青”指的是一份采物,代表狮子需要采摘、捕获的食物。这个“食物”在当地民间通常用几棵带有节的生菜,和一包红利(红包)扎成一扎代替。广义的“青”是指狮子所要表演或者需要去破解的阵法,比如千百年来在当地民间流传至今的蟹青、高青、八卦青等,就是主家(悬挂“青”的户主)为了考究狮子的功架、技艺、智慧、技能而设置的一种套路。采青狮的表演套路(技法)是藤县民间老艺人们根据狮子当时在找寻食物之前的“十大动态”(即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和“七大动作”(即闪、躲、挪、扑、腾、跳、滚)的基本要求来设计完成的,乐器的使用套路和技法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完成的。目前仍保留下来的传统表演套路(技法)主要有:(1)、参拜(拜神)。分三次,先由左边开始,依次左、右、中。要求前进约五步,退后约五步,再四平马开狮口,举狮向左向右;(2)、起狮。用右手握起,左手按狮口,左右摆动狮头走一个圈;(3)、三星。阴阳手按狮口,四平马、弓步马(如寻找食物动态,四五次左右不等);(4)、抛狮。准备去试探食物,步法有四平马、合脚跳前一步和开四平、三次动作;(5)、洗脚(打七星)试探实物。先左脚摆前用狮头洗脚动作,洗完左、洗右、再洗左,后举起狮头摇动;(6)、食青。狮子开口,像食东西样子(慢慢咬嚼,左边吐,右边吐,中间再吐生菜地上,后洗脚)。乐器使用的传统套路(技法)主要有:(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鼓。打法:打鼓边后打鼓。(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循环二至三次;(4)、抛狮鼓。准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循环三次;(5)、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循环三次,(6)、《洗牙鼓》;(7)、《拆蟹鼓》;(8)、《大头佛鼓》;(9)、《桩狮鼓》等。采青狮在舞狮时狮子由戴着顽皮犸镏和满脸笑容的大头佛面具的队员(引狮人)带路引逗、护卫,在燃放的炮竹声中和锣鼓打击乐的配合下按不同套路进行表演。采青舞狮以活泼可爱、滑稽顽皮、威武雄壮、动作细腻为特点,多用于节日庆典、集会、拜年、祝贺、婚庆以及娱乐等喜庆活动。
2、高桩狮(当地称为高桩表演)。高桩狮的主要特征是侧重于空中技艺表演。藤县高桩狮是在采青狮的基础上,并吸收了外来舞狮的特点,在近些年逐步形成产生的一种“竞技”性舞狮。桩阵结构为长方形,一般情况下,桩的摆放以观众视觉效果最好、表现舞狮技艺的位置。藤县高桩狮的套路设计,是根据狮子的神态(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寻、望、探、烦)和狮子的面对物(山、岭、溪、涧、索、桥、水等)来完成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有“飞攀上桩”、“侧空翻下桩”、“桩上钢线前滚翻”、“钢线一字腿”、“飞桩3.5米”,“独桩挟腰转体450度”,“金狮倒挂”等13个精湛的国家专项舞狮绝技。藤县高桩狮桩阵共18个,桩面直径35厘米,桩与桩之间一般跨度2.8米,跨度最大达3.5米,高桩2.8米,低桩1.65米。藤县高桩狮的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技巧、杂技、舞蹈动作融于舞狮之中,并在高桩上表演完成所需的基本套路和所要求的高、难、惊、险、美的舞狮动作。高桩舞狮一般由一个手持葵扇的引狮者带路、逗引、护卫狮子表演各种扣人心弦的造型动作。藤县高桩舞狮各种舞狮动作不但造型美观、逼真、独特,而且雄健、惊险、生动。近几年来,代表藤县高桩狮狮队的藤县狮队,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狮王争霸赛,均获佳绩,如1999年12月参加广西狮王大赛获一金、二银、一铜奖;2000年5月代表广西武术院参加全国南北狮王赛获第三名,并列为国家A级队;2000年9月参加广西狮王争霸赛获一金、一银;2000年11月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四届农运会舞狮赛获第二名和套路编排优秀奖;2001年2月参加佛山南粤狮王之王争霸赛获第二名;2001年5月参加福建石狮市中国第五届国际舞狮邀请赛获第二名;2002年8 月参加秦皇岛全国舞狮精英赛荣获第二名;2003年11月中国民间舞狮湛江邀请赛获金奖;2004年5 月浙江天台中国南北狮王邀请赛获第一名;2004年7月赴马来西亚参加有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14国家26支队伍的第六届“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获得了第一名和“东方狮王”的称号;2004年9月随梧州市政府文化代表团赴法国巴黎表演;2005年4月代表广西民间舞狮团赴越南参加富寿省祭祖雄王庙会友好表演;2006年7月赴马来西亚参加“云顶杯”第七届世界狮王争霸战获季军;2006年9月参加梧州市国际狮王争霸赛获冠军;2007年4 月赴台湾参加亚洲龙狮锦标赛获第六名;2007年11月参加全国(梧州)南北狮争霸赛获银奖;2008年6月获广东“广宁全国舞狮精英赛”银奖,7月获“广西参加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选拔赛”金奖;2008年10月参加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舞狮比赛获得南狮规定套路编排银奖、自选套路金奖、全能金奖等;2008年11月获广西梧州“宝石节龙狮争霸赛舞狮”金奖;2009年4月参加百色田阳“布洛陀”节国际舞狮比赛,获一等奖;2009年10月参加梧州“东盟国际狮王赛”获银奖;2010年春节在南宁为中央首长华建敏、孟建柱等表演;2010年4月参加百色田阳“布洛佗”节国际舞狮赛获银奖;2010年8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广西馆活动周表演;2011年元宵节在浙江卫视的《天下达人秀》节目展演;2012年春节,参与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竞赛活动,进入总决赛。最后,在央视《元宵节晚会》上亮相;2011年4月参加百色田阳“布洛佗”节国际舞狮赛获金奖;2012年4月参加百色田阳“布洛佗”节国际舞狮赛获金奖。2013年参加香港国际“夜光龙”杯舞狮大赛中获银奖。……。
藤县高桩狮多用于娱乐表演、演出和传统体育竞技比赛活动。